当前位置:自然学 - 微生物

什么是EB病毒,是一种DNA病毒、可通过唾液传播

能千
能千

EB病毒是一种DNA病毒,又叫人类疱疹病毒,感染宿主为人类,主要通过唾液传播。

EB病毒的分型较多,目前国际常以EBNA2基因表达不同为依据分为A、B两型。

EB病毒于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,感染B淋巴细胞,而被感染的B淋巴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。

什么是EB病毒,是一种DNA病毒、可通过唾液传播

一、什么是EB病毒

1、物种定义

EB病毒是一种DNA(脱氧核苷酸)病毒,别称人类疱疹病毒、EBV等,与鼻咽癌、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,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,主要通过唾液传播,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,3~5岁幼儿90%以上曾感染EB病毒,90%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。

2、病毒分型

(1)EB病毒的分型较多,目前国际常用分型以EBNA2基因表达不同为依据分为A、B两型,A型在全球最常见,尤其是亚洲地区,B型在非洲地区更常见。

(2)在不同的感染状态下EB病毒表达的抗原也不同,包括增殖性感染表达的抗原和潜伏感染期表达的抗原,前者可分为EB病毒早期抗原、EB病毒晚期抗原,后者可分为EB病毒核抗原、潜伏膜蛋白。

什么是EB病毒,是一种DNA病毒、可通过唾液传播

3、致病机制

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,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,被感染的B淋巴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,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,目前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衣壳抗原(CA)、早期抗原(EA)和核抗原(EBNA)等。

4、流行情况

EB病毒于1964年被Epstein和Barr发现,感染呈世界性分布,全年均可发生,但秋末、冬初较多,西方发达国家发病高峰为青少年,我国儿童发病高峰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,热带地区10岁以上人群血清中几乎都有EB病毒抗体,隐性感染者常高出显性感染者2~4倍。

什么是EB病毒,是一种DNA病毒、可通过唾液传播

5、诱发疾病

(1)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: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病毒,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咽炎、淋巴结炎、脾大、肝功能异常、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大量增多等,急性期后低热、疲劳可持续6个月,正常人预后良好。

(2)鼻咽癌:鼻咽癌是与EB病毒密切相关的一种上皮细胞恶性肿瘤,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,我国南方及东南亚是高发区;鼻咽癌的活检组织可检出EB病毒的DNA及核抗原,其血清中也含有较高滴度的EB病毒特异的VCA-IgA或EAIgA抗体。

(3)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: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(伯基特淋巴瘤)主要发生在中非,多见于5~12岁儿童,呈地方性流行,好发部位为颜面、腭部,儿童发病前已受到EB病毒重度感染,在伯基特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可检出EB病毒的DNA及核抗原。

什么是EB病毒,是一种DNA病毒、可通过唾液传播

二、DNA病毒是指什么

1、物种定义

DNA病毒是一级病毒,泛指核酸是DNA(脱氧核苷酸)的病毒,别称脱氧核苷酸病毒,由单链或双链脱氧核苷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,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,也没有酶系统,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,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、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。

2、基本结构

DNA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,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,其中蛋白质外壳称作衣壳,遗传物质为DNA,有些DNA病毒的衣壳表面还包裹着类似细胞膜的囊膜和刺突结构,并与衣壳共同决定病毒的特异性,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DNA病毒基因也能发生突变和重组。

什么是EB病毒,是一种DNA病毒、可通过唾液传播

3、生命周期

DNA病毒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吸附、进入、脱壳、复制、成熟、释放等阶段,其中吸附是指病毒体附着到宿主细胞表面,进入是指病毒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,脱壳是指病毒衣壳分解,复制是指病毒基因组转录和复制,成熟是指病毒粒子组装完成,释放是指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病毒。

4、核酸对比

(1)DNA病毒:DNA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,泛指遗传物质是脱氧核苷酸(DNA)的病毒,通常核酸是双链的,但也有单链的,代表物种有乙肝病毒、天花病毒、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、EB病毒、巨细胞病毒、单纯疱疹病毒、花叶病毒等。

(2)RNA病毒:RNA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,泛指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(RNA)的病毒,一般核酸是单链的,但也有双链的,代表物种有烟草花叶病毒、流感病毒、艾滋病病毒、埃博拉病毒、埃博拉病毒、轮状病毒、新型冠状病毒等。
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自然学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自然学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病毒